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2025-03-21 17:26
来源:捐献服务和应急救护培训中心
2025年3月21日,一场生命接力在郑州悄然上演,郑州市第512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李杨、第513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孙竟航、第514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张跃洲同日捐献生命种子,郑州市时隔两年再次迎来三名志愿者同日捐献的场景,郑州市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累计完成514例,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
中华骨髓库国家管理中心主任马小龙,省卫健委二级巡视员郭茂华,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兼秘书长刘瑞勇,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陈欣然,郑州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张晓煜,郑州市红十字会专职副监事长、三级调研员李静杰到现场看望、慰问捐献者,为捐献者加油打气。
中华骨髓库国家管理中心主任马小龙(左七),省卫健委二级巡视员郭茂华(右八),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兼秘书长刘瑞勇(左六),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陈欣然(右六),郑州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张晓煜(左三)到现场看望慰问
李杨——以爱为桥 让生命续航
今年34岁的李杨在郑州圣莱特空心玻璃微珠新材料有限公司工作。2024年3月12日,李杨在公司组织的献血活动中挽起衣袖捐献热血,同时郑重留下8mL血样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他说:“如果能用血液传递希望,我愿做那根连接的纽带。”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仅八个月后,2024年11月27日,一通来自郑州市红十字会的电话让他倍感惊喜,得知他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李杨内心既激动又紧张:“没想到这么快就能配型成功,自己能有机会去拯救一条生命。”
从初次配型到最终捐献,李杨的每一步都走得很坚定。面对家人和朋友关切,他坦言:“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身体影响微乎其微,能有机会救人,我义不容辞!”
捐献当天,他特意为患者写下鼓励信:“病魔并不可怕,只要你不低头,就一定能战胜它,愿你早日康复。”
李杨的善举并非偶然。自2022年入职以来,他经常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类公益活动。谈及此次捐献,他特别感谢公司提供的公益平台:“公司组织的献血活动让我迈出了第一步,更让我明白,企业的责任不仅是创造价值,更是守护生命。”郑州圣莱特空心玻璃微珠新材料有限公司始终将公益事业作为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使命,对员工的善行义举给予高度认可和支持。李杨作为公司首例捐献者,公司高层亲赴现场慰问关怀,对其无私奉献、挽救生命的大爱精神表示敬意,并号召全体员工以榜样为引领,更加积极参加公益事业。企业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打造公益平台,“让每颗‘小微珠’都能折射大爱之光”。
李杨顺利完成捐献
孙竟航——生命火种传递希望
今年27岁的孙竟航年龄不大,却早已入库多年。2019年6月,孙竟航在大学组织的一次无偿献血活动中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意义,毅然留下8mL血样,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入库时没想那么多,听工作人员说有机会救人,就立刻加入,希望能在未来帮助需要的人。”2025年1月,孙竟航接到郑州市红十字会电话,告知他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他说:“接到电话既惊讶又紧张,但想到自己可能是对方唯一的希望,就决定全力以赴。”随后2个月,他积极配合完成高分辨配型检测、捐献前体检,并最终确定捐献日期在3月21日。
3月21日捐献顺利完成后,孙竟航说:“作为普通人能够通过自己的一些微薄贡献,就能给别人带来生的希望,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祝愿患者能够尽快战胜疾病,也希望更多的志愿者加入进来,共同为他人点亮生命的曙光。”
孙竟航顺利完成捐献
张跃洲——跨越22载的生命守望
张跃洲是郑州市二七区樱桃沟景区开发管理委员会三李社区的一名基层工作者。2003年3月14日,21岁的张跃洲在首次参与无偿献血时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知识,他毫不犹豫地留下血样,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如果未来能配型成功,就能救一个人,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此后22年,他始终牢记这份承诺。
2025年初,张跃洲接到郑州市红十字会电话,得知自己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这个消息让他既惊喜又忐忑,“没想到真的能配对上!”家人最初对捐献存在担忧,张跃洲耐心解释:“目前的采集技术很成熟,整个过程就相当于一次成分血捐献,而且这是救命的事。”最终,家人选择支持他的决定。了解到患者与自己同龄,张跃洲的儿子主动提出要捐献过程全程陪同,共同见证这次生命接力。
从21岁到43岁,从青葱少年到两鬓染霜,有着24年党龄的张跃洲用22年的坚守,终于等来了这场“生命之约”,作为一名基层党员,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生命至上”这一理念。目前,张跃洲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已启程送往患者所在医院,为这名年轻的患者点亮重生的希望。
郑州市红十字会专职副监事长、三级调研员李静杰(右一)到场看望慰问张跃洲
据统计,截至2025年3月,郑州市累计入库志愿者达6.1万,514位志愿者成功完成捐献。河南省已有16.27万人登记入库,累计捐献突破1500例。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像李杨一样的平凡英雄,用热血书写着新时代的“生命答卷”。
(文 罗大雄 图 谭纪刚 王韵琴 罗大雄 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