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红十字会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 新闻动态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最新项目更多>>

11年,她按下300次“生命重启键” ——记浙江省宁波市器官捐献协调员章娉

2025-03-21 10:00

来源:中国红十字会官方网站

2025年,是章娉在浙江省宁波市专职从事器官捐献协调工作的第11个年头。她说,作为一名器官捐献协调员,她的身上挑着一副担子,一头是捐献者家庭面对死亡的绝望,一头是器官衰竭患者面对新生的渴求。

11年来,经章娉协调,成功实现器官捐献的已有近300例。器官捐献,意味着一个又一个生命重获新生。每一例器官捐献的背后,是协调员们日夜奔波的辛劳。

为暂停生命倒计时,必须抓紧每一分钟

为及时掌握潜在的器官捐献者,每周总有两三天,章娉和另一名器官捐献专职协调员会去宁波市各区(县、市)的医疗机构走访一遍,ICU、急诊科是她们的必到之处。

有一次,鄞州区第二医院收治了一名车祸患者,抢救无效,与患者的妻子沟通,同意帮丈夫捐献器官,可是按照器官捐献相关规定,必须取得患者父母的同意。患者的父母远在湖北恩施一个偏远山村,当时没有宁波直达恩施的航班。

当天,章娉和另一名同事连夜坐火车到上海,第二天早上6时许,两人搭乘飞机到恩施,一下飞机便又包了一辆车,颠簸了4个多小时,两人终于到达患者家。

幸运的是,这次家属签字很顺利。可这时天已黑透,两人只得坐车到一个小镇上凑合着过了一晚,第二天一早急急往机场赶。

“我这边能快一点得到家属签字,就能早一点启动器官捐献,也许就多一个生命得以挽救。”章娉说,器官衰竭患者的病情不等人,许多病人的生命正在以“分”倒计时,她不得不抓紧每一分钟。

倾听他们的心声,尊重他们的选择

器官捐献协调员是连接捐献者家庭与受捐者的重要纽带,他们的工作不仅需要医学专业知识,还需要极强的沟通能力和心理疏导技巧。

章娉每天的工作充满了挑战。她需要在患者生命垂危无法挽救的时刻,与家属进行沟通,解释器官捐献的意义,并在家属悲痛的情绪中,帮助他们做出决定。

“每一次沟通都是一次心灵的碰撞,”章娉说,“家属往往处于极度悲痛中,我们需要用最大的耐心和同理心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尊重他们的选择”。

让章娉记忆深刻的是,2015年1月底,余姚人民医院收治了一名25岁的脑出血患者。章娉闻讯立即驱车赶到余姚,可面对她的宣传,患者父母当即转身离去。

几天后,章娉又来到医院,患者家属仍然不予理睬。章娉没有气馁,患者在ICU治疗了一个月,她去了十余次。每次去,她都默默陪伴在家属身边,倾听他们讲述患者的故事,为他们传递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

那天,章娉又一次前往,她还记得当时ICU门口已没座位,她和家属们一起席地而坐,家属告诉她决定放弃治疗。

这时,一位医生出来让家属签字,患者父亲站起来看着她说道:“好,我们签字!”停顿了一会又接着说:“我们同意捐献器官!”

“真的?”章娉一下子愣在原地,第一个念头就是“又有人可以得救了”。

器官捐献,一边是逝去,一边是重生。而行走在这生死之间的,就是器官捐献协调员。在很多人看来,这份职业过于沉重。

“选择这一职业,后悔吗?”朋友问她。

“不后悔!”章娉说,仅在鄞州区第二医院,就有近500名肾衰竭患者在苦苦等待,而该院每年可以成功实施肾移植的患者仅50名左右,原因正是肾源匮乏。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帮助那些徘徊在生死边缘的患者。

让章娉欣慰的是,随着社会对器官捐献认知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并支持这一大爱之举。

章娉说:“每一个捐献决定,都是一次生命的接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这场接力的参与者。”

甬红


    建议使用:IE8及以上浏览器 郑州市红十字会地址:郑州市互助路73号院3号楼 0371-67170800 版权所有©郑州市红十字会 网站标识码:4101000065 豫ICP备19038136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202002585号 技术支持: 北京厚普聚益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