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2024-12-10 10:00
来源:中国红十字会官方网站
2004年,安徽省在省红十字会建立中华骨髓库安徽分库,全省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正式起步。2007年,安徽实现第1例捐献的历史性突破。
安徽省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的20年,也是安徽红十字人和广大红十字志愿者用心用情用力书写拯救生命“爱相髓”篇章的20年。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从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迈出的第一步开始,安徽就明确坚持“质量建库”不动摇,在捐献组织体系建设、流程服务、关怀激励、宣传动员等环节主动探索、积极创新、久久为功。
用4年走出“起步期”,累计捐献量突破100例;用3年突破200例,用1年6个月突破300例,迅速走出“爬坡期”;2021年以来正式进入“加速期”,仅用1年突破400例和500例、用11个月突破600例。截
至2024年11月底,安徽省累计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686例。从安徽诞生的“生命种子”,跨越中国、美国、韩国、印度、蒙古国,完成了超越60万公里的爱心传递。
过去20年,安徽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
“起步——爬坡期”,安徽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的1.0时代,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盾。到2012年,安徽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仍处于初始阶段,年捐献量始终未能突破个位数,“起步慢”“爬坡难”成为当时摆在面前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捐献事业从零起步,2004年安徽省仅有578名志愿者登记入库,分库库容亟需增加,群众对生命健康的现实需要与低捐献量之间存在突出矛盾,怎么办?快速增加入库计划使部分地区完成任务优先,入库质量不高。提高入库量的迫切需要与保证入库质量之间存在突出矛盾,怎么办?捐献工作已经启动,但是组织机构还没健全、专职人员严重不足、操作规范尚未成熟完善。捐献服务专业能力的提升需要与人力和组织资源不足之间存在突出矛盾,怎么办?
在这一时期,安徽从无到有,建立省级捐献工作机构,不断扩大市级工作站覆盖,发展一批又一批捐献采集定点医院,从会机关、直属事业单位抽调精兵强将,从各地红十字志愿者中挖掘一批骨干,迅速搭建起一支较为完整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体系,锻造了一支热情、细致、专业、高效的专职人员队伍。
党的十八大以后,安徽分库向中华骨髓库每年交样计划提高到4000至5000人份水平,扩容百分比速度位居全国前列。随着总量突破、数量突破、体量突破,安徽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来到“增长——稳定期”2.0时代,这时主要矛盾又变成了“速度”与“温度”的矛盾。
一面是弘扬社会新风的极大热情,一面是宣传动员效果不够理想,如何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好捐献故事,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课题;一面是捐献者群体多样化需求,一面是捐献服务精细化不足,随着捐献量倍增,如何做好全流程服务成为摆在面前的难题;一面是捐献志愿服务队伍迅速发展喜人景象,一面是规范管理、有序引导的现实要求,如何发挥志愿者队伍和骨干志愿者作用是必须要解答的又一重要问题。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近年,安徽造血干细胞捐献数量快速增长,年均增幅达到12.19%,捐献柱状图划出了一条漂亮的上扬曲线,展现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安徽速度”。此时,省红十字会敏锐地提出并实施了“四全”再造工程。
通过“全覆盖体系再升级工程”,实现捐献救人的生命价值。完善1个省级管理中心、16个地市工作站、1个HLA高分实验室、5个定点采集医院构成的“11615”工作体系。组建由省级大队、1支省直分队、16支市级分队、20多支县级服务队、700多名志愿者构成的“1+N”捐献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实现了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的横向协同。
通过“全流程服务再细化工程”,体现人道工作的实践价值。招募入库时充分动员,信息数据入库前充分确认志愿者意愿,初筛、再动员环节与配型成功志愿者充分沟通,高分辨采样、体检环节充分做好保障,采集前后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开展“静思期”回访工作。创造性发起的“寻找生命的种子·走遍安徽”活动,已经升级为造血干细胞宣传服务“徽字号”品牌。
通过“全方位关爱再深入工程”,突出崇尚奉献的社会价值。在捐献过程中体现关爱,切实做到真心关爱捐献者、准捐献者,让捐献者安心救人。组织邀请捐献者参加“感谢你,捐献者——热血英雄公益行”活动,积极申报地方好人和中国好人荣誉,推动全省半数省辖市已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纳入见义勇为表彰范围。出台《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无偿献血激励政策的通知》,落实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和志愿者享受激励政策。
通过“全维度宣传再提效工程”,培育“爱相髓”的品牌价值。创新开展“一例一宣”“一年一刊”“一百一敬”,出版《爱相髓》《生命相随》姊妹篇书籍,编印年刊,注重每百例突破节点的宣传,举办志愿者嘉年华等活动,为捐献者设计并颁发纪念奖章,多种方式讲述生命与生命相遇的感人故事。邀请主持人、媒体人到采集现场看望捐献者,让网络流量变成爱心流量。
20年来,推动安徽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高质量发展,立足“小库容”的资源实际、摆脱“库容小”的最大劣势,实现有效库容的高水平,激发捐献救人的“大能量”,如今已经阔步进入3.0时代,最大的经验启示就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安徽省红十字会组织宣传和捐献事业部负责人介绍,“安徽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20年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最大体会,就是坚持强化宗旨意识,始终锚定‘三个满意’的工作目标;坚持尊重首创精神,把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发展成群众的事业、志愿者的精神家园;坚持凝聚奋进力量,充分发挥红十字文化‘以文化人’的当代价值。”
多年来,安徽省红十字会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将“捐献者满意、受捐者满意、志愿者满意”作为工作目标,因地制宜建立“一盘棋”“全链条”密切配合的捐献采集工作体系,培育“覆盖全域”的与各级红十字会高度依存的捐献志愿服务队伍。
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搭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平台,捐献工作过程让群众监督,捐献工作效果让群众评判,用好互联网新技术新媒介,保障各级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发挥作用,让“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带动一座城”,在全社会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传播“捐献造血干细胞,传递生命新希望”高尚理念,让人道主义的光芒照亮江淮大地的每个角落。
胡静升